close
 

最近台灣學運搞得沸沸揚揚,有人歸咎於台灣的代議制度,認為這個制度已失靈。表面看來,這說法似言之成理,但究其實,這並非全是代議制度之過,而另有更深層的原因。

以美國的例子來看,國會運作,也是問題重重。目前,美國總統歐巴馬為民主黨籍;眾議院則由共和黨控制。而參議院表面上民主黨雖居多數(五十五席,含兩席獨立派議員),但由於共和黨可透過冗長議事干擾程序(filibuster)阻礙議事,而民主黨要用六十席以上(這近乎不可能),才能推翻這種干擾,使兩黨在參議院實質均不過半。在這種情況下,許多重大法案幾乎都停擺。儘管美國國會沒有打架、霸占主席台的情事,但也經常一事無成。看在許多民眾眼裡,亦「痛心疾首」。

事實上,美國國會的民調支持率一向很差,最近更是如此。以經濟學人與汝之政府在幾天前對美國民眾所作的調查,只有百分之九的登記選民(或百分之十的成年人)認可國會的作為(二月中的時候,支持率是百分之六),顯見民眾對國會之不滿。

自台、美之例觀之,是否顯示代議制度難以運作?這倒未必。許多民主先進國家(如英國、德國等)的國會運作,還不致太離譜。其中原因很多,一是憲政體制的因素。大體上,在內閣制下,只要政黨數字不太多(這與選舉制度有關),國會議事運作多能維持一定水準。這是因為在內閣制下,執政黨有強烈誘因,維護國會多數,以免內閣倒台。因此,只要內閣能透過黨紀,有效掌握多數,國會議事較易順暢。而在總統制下,一旦出現分立政府,或行政、立法部門有齟齬,僵局常尾大不掉。

然而,這只是部分原因,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關鍵,是社會分歧。以美國的例子來看,分歧一直存在,但在過去,問題不致太嚴重。例如,一九九三年有關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的案子,由於工會擔心墨西哥工人搶走美國工人的工作機會,因此反對這項協定。而與工會關係密切的許多民主黨議員因而不願支持該案,使同屬民主黨籍的柯林頓總統不得不尋求共和黨議員的支持,方使議案順利過關。但最近這些年,美國社會愈加分歧,紅(共和黨)藍(民主黨)對抗日益嚴重,使兩黨合作難上加難。一旦出現分立政府,僵局常常難解。

台灣的憲政體制在理論上其實比較偏向內閣制,但在實際運作上常向總統制傾斜,使得權責混亂,責任不清。就此而言,憲政體制的釐清,有其必要。另外,台灣有國家認同分歧的問題,常因此肇致僵局,難以解決。此次服貿爭端及隨之而來的學運,固有世代差異的背景,但不可否認的,也涉及藍綠爭議,使得問題更加複雜。由於藍綠(或背後的統獨歧異)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,大家就必須學著如何與之共存共榮。基本上,藍綠或統獨分歧對代議制度所造成的衝擊,並沒有簡易的解決辦法。不過,避免分立政府的出現,強化行政、立法的關係,雖無法解決爭議,但至少可將損害降至最低。就此而言,採用內閣制(如恢復立法院的閣揆同意權),在台灣的現實環境下,是比較可行的辦法。

 

【2014/04/01 聯合報】 http://udn.com/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never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